投資型保單雖然具有投資增值潛力,但其收益在解約或部分提領時仍可能需要課稅。
課稅的關鍵在於提領金額與已繳保費的差額(即利得),而非單純看提領是否超過本金。

以下將分級距說明稅務影響,並提供實用建議。
1. 免稅級距:提領金額未超過已繳保費
投入金額:無固定下限,無論投入多少,只要提領時的金額 ≤ 已繳保費,就不會產生利得,無須納稅。
範例:繳交 100 萬保費,帳戶價值成長至 120 萬。若提領 100 萬,因未超過已繳保費,無利得產生,免稅。
若提領 120 萬,超出部分的 20 萬利得才需列入所得申報。
建議:短期內若帳戶增值有限,稅負風險低,無需過分擔心。
注意:若帳戶已有增值,提領時需依保險公司提供的「成本比例分配」(提領金額中本金與利得的比例)計算,單純「不超過本金」不保證完全免稅。
2. 低風險級距:利得未超過綜合所得稅免稅額
投入金額:通常為年繳型保單,短期內增值有限,利得低於免稅額。
2025 年標準:綜合所得稅免稅額為每人每年 9.7 萬元( 70 歲以下)。
若全年所得(含保單利得)低於此額度,不需繳稅。
範例:繳 100 萬保費,帳戶成長至 110 萬,提領 105 萬,利得 5 萬。若無其他所得,總額低於 9.7 萬免稅額,無稅負。
建議:提領金額與利得若控制在此範圍內,稅務影響極小,無需特別擔心。
投資型保單利得屬「其他所得」,不適用股利所得免稅額(8萬元),應以綜合所得稅免稅額為準。
3. 需留意級距:利得超過免稅額
投入金額:200 ~ 500 萬,年報酬率約 6~8 %,每年利得約 12~40 萬。
稅務影響:利得超過免稅額(9.7萬)後,需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按個人所得稅率課稅(5%~40%)。
範例:投資 300 萬,年報酬 8%,一年利得 24 萬,超出免稅額 14.8萬。
這 14.8 萬須申報,若個人總所得進入 12% 稅率級距,稅負約 1.78 萬。
建議:可透過分年提領,將每年利得控制在低稅率或免稅範圍內,以降低稅負。
4. 高風險級距:大額提領且高收入者
投入金額:500 萬以上,若短期內帳戶大幅增值,提領或解約時利得高。
稅務影響:利得全額列入綜合所得稅,稅率依個人所得級距(最高 40%)。
範例:投資 500 萬,年報酬 8%,一年利得 40 萬。若全額提領,且其他所得已高,可能進入 20~30% 稅率級距,稅負達 8~12 萬。
建議:長期持有、分年提領,或搭配配偶分散所得,能有效降低稅率衝擊。
何時需煩惱稅務風險?
投入 100 萬以內:
短期內利得通常不高,只要提領不產生明顯利得(例如低於9.7萬),無需擔心稅務。
投入 200~500 萬:
需留意利得金額是否超過免稅額,建議分年提領,避免單次大量提領觸發高稅率。
投入 500 萬以上:
高額投資建議提前進行稅務規劃,例如諮詢稅務專家,避免短期大額提領導致稅負加重。
核心重點在投資型保單的課稅風險,取決於「利得」(提領金額 – 已繳保費),而非單純提領是否超過本金。
只要提領不超過已繳保費且無利得,就能免稅;若有利得,則需視全年所得與免稅額,決定是否申報與納稅。
合理的提領規劃,是降低稅負的關鍵。
白話些講,也就是你投資金額在 100 萬以下,真的不用想太多,直接去買台股的 ETF 就好,不要浪費錢,給保險公司多扣一筆手續費。
若你投入金額在 200 萬以上,請來跟我買投資型保險,除了可能的獲利 8% 左右,還能幫你節稅。
應該是說,我會給你最好的建議,該怎麼做到合理免稅!😗
此網站並沒有開啟那不利閱讀、惱人的廣告擋住網頁!
若覺得撰寫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請在每次選購蝦皮商品結帳前先幫忙我點擊推薦導購,讓我可以有些微薄的利潤,以編寫出更多優質的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