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購買咖啡時,大家最常聽到不外乎是那些,這是什麼什麼處理法之類,雖然賣家常講得頭頭是道,但買家時常聽得滿頭霧水。
雖很早先的文章,在聊什麼是咖啡 BODY 時,有簡單的帶過各種咖啡豆的處理法。
近來發現絕大部分人,雖很常喝咖啡,但對於更為初淺的常識,其實還是不太清楚。
就讓我從最簡易的入門,來跟大家闡述一下,目前最常見的咖啡三大處理方式,分別為日曬、水洗與蜜處理,及其各自獨特的工藝與風味特性。

☀️ 日曬處理法(Natural Process)是最古老且天然的處理方式
在咖啡果實採收後,連同果皮與果肉直接在陽光下曝曬,期間需定時翻動,以防下方果實沒均勻曝曬而發霉與腐敗。
乾燥時間通常為兩至三週,直到果實含水量降至適合儲存的狀態,再進行脫殼處理保存,稱作為日曬處理。
日曬處理的咖啡豆,因長時間全面性的與果肉接觸,風味較為濃郁,保留了最多的天然果香與甜感,讓咖啡豆擁有較為柔和的酸度及均勻的苦味,層次較為豐富,口感醇厚。
但若處理不當,較容易產生發酵過度,或不均勻的風味。
此法常見於日照充足、降雨少的地區,如非洲部分國家與巴西等地。
💧 水洗處理法(Washed Process) 強調乾淨與一致性。
水洗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處理法,約佔全球 70% 的處理方式,在咖啡果實經過去除果皮與果肉後,將帶有果膠層的咖啡豆浸泡在水中發酵,利用酵素分解果膠,再以清水洗淨,最後進行乾燥。
水洗處理後的咖啡豆風味乾淨、明亮,酸度較高,能清晰展現咖啡的產地特性與品種風味, 但在甜感與醇厚度會相對較低。
此法常見於水資源充足的地區,如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瓜地馬拉等地。
🍯 蜜處理法(Honey Process)介於日曬與水洗之間
咖啡果實去除外層果皮後,保留大部分果膠層,直接進行乾燥的方式;根據保留果膠的多寡與乾燥方式,可再細分為白蜜、黃蜜、紅蜜與黑蜜等類型。
蜜處理後的咖啡豆,兼具日曬的甜感與水洗的明亮酸度,風味層次豐富,口感滑順。
白蜜處理的咖啡豆風味較接近水洗,酸度明亮;黑蜜處理的咖啡豆則風味較接近日曬,甜感與醇厚度較高。
蜜處理起源於哥斯大黎加,適合於水資源有限但氣候穩定的地區。
對於不喜咖啡太酸或太苦,強烈風味的人來講,在咖啡豆的挑選上,不妨參考用蜜處理的方式來做選擇。
我把以上落落長的文字,再減縮成更為簡單的分類:
☀️日曬:甜度高、酸度低、醇厚度高、果香濃郁、甜感強。
💧水洗:甜度低、酸度高、醇厚感低,風味乾淨、酸度明亮。
🍯蜜處理:甜度中、酸度中、醇厚感中,酸甜平衡、口感滑順。
只要先簡單了解這三大主要的咖啡豆處理法,無論你是偏好果香濃郁的日曬咖啡,還是酸度明亮的水洗咖啡,亦或是風味平衡的蜜處理咖啡,都能在不同的處理法中,找到滿足各自不同味蕾的選擇。
有助於在下次選購咖啡時,較易根據個人喜好,挑選到更為適合的風味。
若真還是搞不太懂自己合適喜歡的咖啡豆,當然最棒就是全部都買,幫咖啡店老闆一次全面性打包下架,再回家自己混出喜歡的風味最棒了!
此網站並沒有開啟那不利閱讀、惱人的廣告擋住網頁!
若你覺得我撰寫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可否幫我填寫一份 問卷表單,讓我更了解大家需求,以編寫出更多優質的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