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Chen Fa. Miscellaneous Studies

Tax risks of investment-type insurance policies

投資型保單雖然具有投資增值潛力,但其收益在解約或部分提領時仍可能需要課稅。

課稅的關鍵在於提領金額與已繳保費的差額(即利得),而非單純看提領是否超過本金。

以下將分級距說明稅務影響,並提供實用建議。

1. 免稅級距:提領金額未超過已繳保費

投入金額:無固定下限,無論投入多少,只要提領時的金額 ≤ 已繳保費,就不會產生利得,無須納稅。

範例:繳交 100 萬保費,帳戶價值成長至 120 萬。若提領 100 萬,因未超過已繳保費,無利得產生,免稅。

若提領 120 萬,超出部分的 20 萬利得才需列入所得申報。

建議:短期內若帳戶增值有限,稅負風險低,無需過分擔心。

注意:若帳戶已有增值,提領時需依保險公司提供的「成本比例分配」(提領金額中本金與利得的比例)計算,單純「不超過本金」不保證完全免稅。

2. 低風險級距:利得未超過綜合所得稅免稅額

投入金額:通常為年繳型保單,短期內增值有限,利得低於免稅額。

2025 年標準:綜合所得稅免稅額為每人每年 9.7 萬元( 70 歲以下)。

若全年所得(含保單利得)低於此額度,不需繳稅。

範例:繳 100 萬保費,帳戶成長至 110 萬,提領 105 萬,利得 5 萬。若無其他所得,總額低於 9.7 萬免稅額,無稅負。

建議:提領金額與利得若控制在此範圍內,稅務影響極小,無需特別擔心。

投資型保單利得屬「其他所得」,不適用股利所得免稅額(8萬元),應以綜合所得稅免稅額為準。

3. 需留意級距:利得超過免稅額
投入金額:200 ~ 500 萬,年報酬率約 6~8 %,每年利得約 12~40 萬。

稅務影響:利得超過免稅額(9.7萬)後,需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按個人所得稅率課稅(5%~40%)。

範例:投資 300 萬,年報酬 8%,一年利得 24 萬,超出免稅額 14.8萬。

這 14.8 萬須申報,若個人總所得進入 12% 稅率級距,稅負約 1.78 萬。

建議:可透過分年提領,將每年利得控制在低稅率或免稅範圍內,以降低稅負。

4. 高風險級距:大額提領且高收入者

投入金額:500 萬以上,若短期內帳戶大幅增值,提領或解約時利得高。

稅務影響:利得全額列入綜合所得稅,稅率依個人所得級距(最高 40%)。

範例:投資 500 萬,年報酬 8%,一年利得 40 萬。若全額提領,且其他所得已高,可能進入 20~30% 稅率級距,稅負達 8~12 萬。

建議:長期持有、分年提領,或搭配配偶分散所得,能有效降低稅率衝擊。

何時需煩惱稅務風險?

投入 100 萬以內:

短期內利得通常不高,只要提領不產生明顯利得(例如低於9.7萬),無需擔心稅務。

投入 200~500 萬:

需留意利得金額是否超過免稅額,建議分年提領,避免單次大量提領觸發高稅率。

投入 500 萬以上:

高額投資建議提前進行稅務規劃,例如諮詢稅務專家,避免短期大額提領導致稅負加重。

核心重點在投資型保單的課稅風險,取決於「利得」(提領金額 – 已繳保費),而非單純提領是否超過本金。

只要提領不超過已繳保費且無利得,就能免稅;若有利得,則需視全年所得與免稅額,決定是否申報與納稅。

合理的提領規劃,是降低稅負的關鍵。

白話些講,也就是你投資金額在 100 萬以下,真的不用想太多,直接去買台股的 ETF 就好,不要浪費錢,給保險公司多扣一筆手續費。

若你投入金額在 200 萬以上,請來跟我買投資型保險,除了可能的獲利 8% 左右,還能幫你節稅。

應該是說,我會給你最好的建議,該怎麼做到合理免稅!😗


This website does not have those annoying ads that block the webpage and hinder reading!

If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helpful to you, please help me before checking out every time you buy Shopee products.Click here for recommended shopping guide, so that I can have a small profit and write more high-quality content.

Exit mobile version